高考越来越灵活,中西部跟得上吗? 世界微资讯

2023-05-24 22:01:47 来源:腾讯网

2023年高考已经进入最后倒计时,不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高考都是场检验实力的巨大考验,是底层学生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是教师体现个人业绩最硬的标准。尽管当前一些地区的教师队伍士气有所下降,教师积极性下落,但在高中尤其是在高三,仍然能够看见教师们激情昂扬的状态,所有热情只指向一个目标:高考。高考是教育体系中特有的常规运动,每年进入高三伊始,高三教师与高三学生就进入备战状态,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备考中。在这场年度常态化的运动式教育中,核心是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相关资料图)

高考是一场全国性的竞争,这场知识竞争赛事不仅关乎到高三学子的前途,还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而言,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何,高考成绩是一个关键指标。因此,各地的政府、教育局和学校会以高考为核心进行全面布局,布局的关键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决战的雄心。

从调动教师的角度来讲,有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频繁的考试绷紧教师的神经。笔者了解到,有些地区教育局每月组织一次会考(针对不同年级抽考),学校每周组织一次会考。教育局组织的会考具有突击性,在考试前一天才会通知考试的年级,考试过后按照学科进行成绩排名,最后一名在全县通报批评,并取消一年评优选先的资格。

学校所组织的考试,也会进行排名,采取末尾淘汰制,成绩持续较差的老师会调离非教育岗位。学校每次排名后将排名表发给所有老师,为了顾及面子,大多数老师都不敢轻易怠慢。

教育局和学校主要采取负向激励鞭策教师,通过荣誉、面子激励教师积极作为,排名靠前、表现优异的教师没有直接的物质奖励,会有一定的荣誉感,表现不好则会表现出失落感。

二是通过设置高考奖对教师进行正向激励。在高考前,各地教育局会下达指标,教育局和学校在高考结束之后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高考表彰。一般有几种奖励标准:一是按照清华、北大、985、211人数来奖励,二是按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来奖励,三是按照发展性评价看进步状况来奖励。教育局会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排名,学校再将指标分发下去。在行政压力和行政激励之下,高三教师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角度来讲,学校和班主任会通过情绪调动、全面监控等方式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比如在西北某著名县级高中,高三班级会通过宣誓的方式营造紧张氛围,塑造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该校高三8班,每周一在早上6:45升完国旗后,在国旗下宣誓,周二至周日则在教室中宣誓。由班主任起头,发起誓言“面对国旗,我庄严宣誓”,然后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宣誓“宁吃数日苦,不留终生憾”,“争分夺秒,奋力拼搏,高三8班必胜”。这些口号能够大大强化学生的战斗意识,增强学生的必胜决心,使得高考压力转化为突围动力。

在时间使用上,老师们会通过时时监控的方式督促学生全身心学习。一些高中会在教室中安装监控,班主任可以随时在自己手机上查看学生的动向,如果发现学生说小话、看小说等现象,班主任可以直接面对视频喊话,提醒相关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使学生争分夺秒学习。高三班级管理所实行的是集体责任制,这一制度将班主任与学生紧紧绑在一起,他们拥有共同目标,全力奋进,如果目标没有达成,双方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因此,此时是师生互动最为紧密和频繁的时间段。

进一步总结我国的高考运动何以可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集体行动的目标一致性。高考是一场全国范围的大比拼,教育部门、高中学校、教师、学生都为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所以容易达成集体行动。

二是在教育管理中采取时间与目标的区块化管理与高效率使用。高考运动持续整整一年,每个阶段(每天、每周、每月)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如有的教育局和学校每周、每月的考试中都定有二本线的人数要求,按照二本线的数量测量师生状态。因此,师生们在任务与目标压力下,会时刻保持工作的激昂状态。

三是目标具有单一性,每个个体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都极为纯粹,不会被其他目标所裹挟和挤压,因此用力点更为集中。与乡镇相比,乡镇干部在完成上级任务时就更为错乱,任务数量多,任务压力重,一时间要被多种任务所包围,甚至会出现任务目标打架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目标的实现。

四是成绩与状态的波动不断重复激发斗志。由于经常考试,每次会进行排名,始终存在竞争,而惯常的评价体系是采取发展性评价,因此表现优异者不会长期处于常胜地位,落后分子只要持续努力,也不至于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他们通过自己与自己比,自己与他者比,长期处于竞争状态,由此可以持续获得能量以激发奋斗的动力。

常态化的高考运动之所以可能,在于地方政府和教育局可以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以此调动师生迎战高考和决战高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一教育运动维续了中国的教育体系,成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键结点,不仅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制度,而且是中国家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制度。

然而,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学校的高考压力空前增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县城高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困境。

一是市县之间教育竞争的烈度加剧,使得县城在优质生源的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

随着城市建设的更新,一些中西部地区新建城区,同时重新建设地区最好的优质高中。新建市区高中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要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则要招收更多的优质学生生源。在优质生源的获得上,市区优质高中会极尽所能争取县级高中的优质生源,比如有些市区高中会秘密下乡入户到优秀学生家庭中做说服组织工作,县级高中因担心市区高中将优质生源吸纳殆尽,则会采取提前半年或一年招收优质生源,并许诺游学或举办夏令营等活动,以此增强县级高中留住地方优质生源的能力。而在市县高中之争中,市区高中因学校环境、教育名声、师资力量、教育方法等因素,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县级学校则时刻处于优质生源不断流失的境地。

二是学校内部师生调动的治理资源减少。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县城高中而言,尽管教育发展的绝对值可能落后于发达地区,但是通过发展性评价看学生的进步,县城高中通过高考培养学生功不可没。学校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生源,但在学校通过内部力量的激发,能够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然而,随着相关部门出台学校不能公开排名、不能发高考奖等政策规定,学生逐步失去了自我认知的参照标准,同时也弱化了积极向上的决心,教师同样也会因失去参照标准而盲目,同时因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双重弱化而破坏教师高考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一言以蔽之,当师生失去客观评价和激励机制时,就会破坏高考运动的核心运转机制。

三是中西部地区高中学校难以适应当前高考内容的快速变化。当前高考越来越侧重于对知识点的灵活考察。若比较一下不同地区学生的优势,可以发现高考考察内容的变迁,以及对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信息有限,且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知识增进影响不大,因此他们主要靠教师讲授和勤奋苦学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面相对狭窄,但是可以学得很深。在发达地区,社会信息互动频繁,家庭环境更为优越,社会和家庭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视野开阔,但他们相比于落后地区的孩子,勤奋苦读的精神相对欠缺,因此知识的深度有所欠缺。

简言之,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更加侧重建立纵向的知识体系,东部发达地区的学生更加侧重建立横向的知识体系。然而,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考察挑战了中西部学生的知识体系,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高考内容,越来越注重考核灵活多变的知识,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县城高中学生难以及时把握变化,因此存在高考内容的适应问题,由此给中西部地区县城高中带来更大的教育压力。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高考运动中,一旦中西部地区的县城高中因重重压力而不断萎缩,以高考为核心的教育能量场就会受到冲击和破坏,县城高中师生的积极性大为下降,教育能力难以被激活,一方面将自上而下影响到基础教育,使得不同地区在基础教育的投入和高中教育的期待发生差异,另一方面将自下而上影响到高等教育,使得高等教育中的阶层成分进一步发生变化。由此,中国社会的整体教育结构和社会分层结构即将面临着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的全面转型。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