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毕业生人数超本科生,今年不是首次?3年前就开始了!

2023-04-13 11:21:42 来源:教育之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历通货膨胀的速度越来越快,好像没个硕士头衔都不好意思投简历了。应景的是,上个月,“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登上热搜。

最近几年,无数年轻人拥堵在考研、读研这条路上,期待用学历给自己增值。扎心的是,千辛万苦提升学历后,遭遇的可能是更加困难的就业环境。


(资料图片)

学历贬值、大厂缩招裁员,读研之后找工作反而比之前更难了。我们到底要卷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北京研究生超本科,并不准确

严格来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的说法并不准确。

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19-2020学年度,北京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下同)的“预计毕业生数”已经首次超过普通本科。

而直到2022-2023学年度,研究生的“实际毕(结)业生数”也没有真正超过普通本科。不过,二者的差距也在迅速拉近。

为什么“预计毕业生数”和“实际毕(结)业生数”差距这么大?

这是因为在科研压力之下,较大比例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不能在预计时间内按时毕业,“延毕”已然常态化。

2014年,北京硕士实际毕业数占到预计毕业数的91.2%,也就是说,有近一成不能正常毕业。随后几年,不能正常毕业的比例上升到两成左右。

而博士延毕的问题远比硕士严重,正常毕业的比例一直不到一半。

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聚集了最多的高水平高校,985、211高校数量分别占全国的20.5%和23.2%。

在一流名校中,硕士博士的数量往往多于本科生。以清华大学为例,2022届的8003名毕业生中,硕士生占33.2%,博士生占26.9%,本科生只占39.9%,不到四成。

所以,“学历贬值”“人均硕博”用来形容北京的毕业生,真不算夸张。但全国的情况就是另一回事了。

全国研究生学历“百里挑一”

当然,全国范围内,本专科毕业生依然是绝对多数。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的比例大概是60:10:1。

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全国6岁及以上人群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到一成,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更是只占到1%。

研究生数量及占比有地域差异。我们把全国各地的本科、研究生毕业数量进行对比,计算当地每毕业100个本科生,对应多少个研究生,这个算法姑且称之为“研究生密度”。可以看出,不同省份的“研究生密度”差异巨大。

在河南,2021年有超过30万本科生毕业,但只有不到2万名研究生毕业,比例最为悬殊。

全国范围内,研究生依然稀有,但这并不能缓解年轻人的学历焦虑。因为大多数人面临的都是同侪竞争。当你的同学考研上岸,那他/她必然在未来的竞争中多了一项加分项——虽然加分多少依然是未知数。

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继续卷成了唯一的选项。

不过,读研除了是为未来铺路,也是可以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避风港。在这种背景下,“双一流”考“双非”的“逆向考研”也会越来越常见。

那么,拿到硕士学历是否就是终点?还是需要继续往上卷?

“卷”到博士才到头

每年考研报名人数都创下新高,相应的,硕士、博士也在年年扩招。且相比于普通本科,硕士的扩招速度更快。

2014年,硕士的招生数量是普通本科的14.3%,2022年,这个比例上升到23.6%。

我们再对比博士和硕士的招生数量,会发现博士的扩招速度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招生数量一直保持在硕士招生数量的13%左右。

结合上面硕士和博士正常毕业比例的巨大差异,似乎可以说明,目前对硕士的政策倾向更接近“宽进宽出”,而博士则是“严进严出”。

相比于硕士学历“贬值”,博士学历的含金量一直很稳定。

读研的理由是为了拿到学历,拿到学历是为了找到工作,这条路径清晰而明确。但到了博士阶段,这个算盘可能就打不响了。

读博,意味着可能无法顺利毕业,可能更晚结婚买房,在社会竞争中落后。如果你并非热爱学术的话,读博的成本就太高了。

博士是勇士的代名词,你看,博士招生中超过20%的专业都是理学、哲学、历史学。非学术超人或家财万贯是万万不敢读的。

节节攀升的硕士毕业人数,常年稳定的博士招生人数,都在诉说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彷徨与挣扎。他们相信考试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在千军万马的考研大军中杀出,如今又来到更加激烈的竞技场。

但学历焦虑,说到底还是就业焦虑;学历内卷,说到底还是求职内卷。面对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一路卷到底也只是迫不得已的决定。这里就不上价值了,祝大家幸福。

作者|镝数李璋 设计丨镝数陈力维 编辑丨郝库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