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开低走”到“8战考研”:该如何看待“社会时钟”?

2023-03-06 09:18:55 来源:教育在线

□范歆妍(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资料图)

近日,一名女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8年考研失败的经历,冲上热搜引发网友讨论。有网友质疑,“可能就不是考研的料子”;还有网友建议,“及时止损”;也有网友认为,“没必要嘲笑,有梦想谁都了不起”。面对网友的关注,当事人表示:能坦然面对批评与质疑,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本意是想和过去告别,已经收拾好心情准备重新出发。(3月4日《中国青年报》)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前段时间走红网络的视频《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视频中的两位主角都是名校华中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然而,她们其中一个毕业后换了十几份工作,视频拍摄时存款只剩五千元;另一个硕士毕业想当编剧,却屡屡碰壁,上一份工作是在火锅店当保洁,她们的经历被部分人贴上了“高开低走”的标签。她们和那位“8战考研”的女子一样,沿着与大多数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在别人眼中的“弯路”上行走数年,逆“社会时钟”而行,并因此引发争议。

何谓“社会时钟”?“社会时钟”是一种时间表,它对于人们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做出了年龄上的预期,并约束着每个人去遵守它。“社会时钟”规范着人们按部就班地生活,为人们“定时”:六岁要开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十五岁要升学,二十多岁要找到工作,并着手准备结婚生子……它就是人们常说的“在什么年龄阶段做什么事”。

可人生总有意外,一些人会出于种种原因,或自愿或被迫脱离既定的生活轨道,走上一条与旁人不同的路:有人三十多岁本科在读,有人年过四十依旧独身未婚,还有的像前文的三个女生一样,毕业多年都没有获得稳定的工作,好好“安定”下来。这就是所谓的“逆社会时钟”。

很多人渴望稳定与安心,想要趋利避害,于是他们严格地参照“社会时钟”,为自己的生活赋予了种种预设,希望人生能够按计划进行,不要偏航。在他们看来,遵循“社会时钟”,按部就班是一条有既定方向和目标的、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路,少有未知的风险,能给人带来安全感。而“逆社会时钟”的道路则意味着不稳定的收入、家人的不理解、自己内心的压力、旁人的歧视和嘲笑等诸多困难。

所以,当看到有人选择了“逆社会时钟”的生活时,许多人都觉得这是在走“弯路”,表示不认同,甚至冷嘲热讽,或是感同身受地替对方焦虑了起来。然而,遵循“社会时钟”,按部就班的生活就一定等同于好的生活吗?其实未必。

有人害怕落后于“社会时钟”,却忘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们没想清楚自己真正的喜好就匆匆就业入职,缺乏对婚姻和家庭的理解便急忙结婚生子,到头来没有获得理想中的稳定生活,反而因不适合的职业和不满意的家庭感到忧愁万分。有人一味迷信“社会时钟”,生怕哪一步出错,想要通过规划好人生的每个阶段来避免意外和风险。然而,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无处不在,谁也无法将其全部规避。那些被“社会时钟”困住、从不“出格”的人,反而可能会因此缺乏应对意外的能力。一旦有计划之外的事情发生,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逆社会时钟”之路固然要面对不少不确定因素,却未必是完全的坏事。“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在如今的多元社会上,个人的选择可以,也应当是丰富多样的。逆社会时钟而行,与他人不同,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和沉沦。那位“毕业五年存款五千”的女生在经历了过去五年的起起伏伏后,虽然存款只剩五千元,但她对人生有了全新的理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阔”。网络上也有不少人分享了他们“逆时钟生活”的收获:有的毕业后因为抑郁症生活停滞了三年,在抑郁症的反复中对生活和自我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获得了力量;有的二十八岁辞职读研,虽贫穷但快乐;有的三十二岁辞职归隐田园,在不同的道路上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

由此可见,“顺社会时钟”看似稳定,其实也暗藏风险;“逆社会时钟”需要面对重重困难,但也会让人有所收获。它们二者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个人选择问题。有人偏爱稳定的生活,有人渴望自由和刺激,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他们的选择就应该受到尊重。

但是,不论选择哪一条路,我们都不能被“社会时钟”所绑架。人不是精密的器械,把自己强硬地塞入“社会时钟”,逼迫自己与其完全同步是不可能的。别让自己的人生被局限了,“社会时钟”不是人生的“唯一解”“万能药”。既不要幻想自己能够走上毫无风险的平坦大道,也不要因走上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而感到焦虑不安。

把自己看作一朵独一无二的花,按照自己独一无二的花期来生活吧。花儿未开也别害怕等待,花儿谢了也要相信它会再开。努力汲取营养,熬过风霜雨雪,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芬芳之时。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