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读:飞架中泰的文学翻译之桥

2022-11-23 09:06:19 来源:教育之星

11月的泰国曼谷,一派欣欣向荣的悦目景色迎接着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曼谷拉达纳哥信展览馆“驰名的文娱艺术”主题馆内,陈列着两部曼谷王朝初期文学代表作,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的泰语译本位列其中。一部他国名著的翻译作品被奉为本国之文学代表作,这种礼遇在世界范围内是少见的。《三国演义》在泰国为何有如此影响力?中泰文学交流如何借由翻译之桥促进两国文化互融互通,增进民心相知相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是17世纪以来在泰国华人中深受喜爱的中国文学经典之一。1802年,时任财政大臣、大诗人昭帕耶帕康(洪)领受拉玛一世的王命组织翻译《三国演义》,这部译作也被称为洪版《三国》,成书后在泰国各阶层中逐渐风行。洪版《三国》的翻译一改此前泰国文学被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仅奠定了泰国小说文类产生的基础,还带动了散文体文学的兴起,并最终取代韵文体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拉玛六世组建的“文学俱乐部”还将洪版《三国》评为“散文体故事类作品之冠”。

《三国演义》深入人心

洪版《三国》成为泰国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经典之作,其魅力跨越时间长河,热度至今不减。此后,各种泰文《三国》新版本不断推出,无论是1977年万崴·帕塔诺泰的《新译〈三国〉》、2001年威瓦·巴查冷威的《批注版全本〈三国〉》,还是2013年甘拉雅·素攀瓦尼的《三国》,都在泰国获得了相当的接受度。泰国民众对诸葛亮、关羽、赵云、刘备、张飞、周瑜等三国人物如数家珍,对“桃园结义”“火烧赤壁”“空城计”等三国故事耳熟能详,其中“草船借箭”“火烧战船”等片段还入选了泰国中学教科书。泰国有句俗语,叫做“不读《三国》,难谋大事”,即是说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三国》里的经验与谋略必不可少。

围绕《三国》而生的“三国文化”在泰国长盛不衰,深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帝庙和关公像遍及泰国诸府,每年多地都会举行隆重的“关公节”。三国故事也时常出现在佛寺的壁画和石雕画上,并被改编成地方戏曲,或写入田园民谣,在城市乡间广为传唱。不仅如此,《三国》中的智慧还广泛应用于商业谋略和企业管理,各类与《三国》相关的书籍一直是出版业和报刊业的宠儿。

实际上,泰国的文学艺术传统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更多,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泰国的成功跨越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其中,赴泰华人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17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学作品伴随华人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泰国,在当地华人社区内流通、传承,继而通过“小传统”和“大传统”两个层面向泰国社会扩散:一方面,中国文学和故事通过华人讲述、神庙活动和戏曲表演,走向市井传播;另一方面,一部分华人通过入仕为官和联姻结亲等渠道实现了社会流动,从而将中国文化带入宫廷。18世纪60年代后,泰国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宫廷里的中国文化气息日渐浓郁,中国文学开始受到泰国王公贵族的青睐。在这一大背景下,《三国演义》被泰国宫廷选中进行翻译,并与泰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泰国“大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广为译介

洪版《三国》的巨大成功带动了中国古典小说在泰国的翻译风潮。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六世时期,共有30多部中国古典小说被翻译或移植到泰国,这一翻译浪潮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顶峰。《西汉通俗演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西游记》等作品被陆续译成泰语,中国古典文学在泰国拥有了广泛的读者群体。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报刊依靠连载中国古典小说而畅销,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模仿“三国语体”创作的“历史小说”和人物传奇,被称为“仿中国小说”。

随着20世纪泰国本土现代文学的兴起,中国现代文学逐渐取代古典小说,成为在泰翻译流传的中国文学主体。二战结束后,泰国社会涌现出一批具有左翼思想的知识分子、作家和报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深受中国左翼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的影响。1952年,泰文版《阿Q正传》出版并迅速售罄,此后曾多次翻印。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祝福》《故乡》等被不断翻译出版,茅盾、郭沫若、老舍等人的作品也先后被译介到泰国。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现代文学涌现的名家名作对泰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为泰国“文艺为人生,文艺为人民”的文学思潮推波助澜。泰国著名左翼作家集·普米萨被20世纪70年代的泰国学子视为精神榜样,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思想就深受鲁迅的影响。

1975年中泰建交之后,更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泰语译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巴金的《家》《春》、茅盾的《子夜》、杨沫的《青春之歌》、王蒙的《蝴蝶》、莫言的《红高粱》、王安忆的《小鲍庄》、池莉的《她的城》、铁凝的《永远有多远》、迟子建的《白银那》等,广受泰国读者欢迎。值得一提的是,以金庸作品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也被陆续译成泰语,中国文学译介在泰国迎来又一波小高潮。其中,以《射雕英雄传》最为著名,这部小说最早被翻译成泰语,译者将其改名为《玉龙》。后来,人们便用“玉龙”一词泛指各类武侠小说和武侠功夫电影,这些由中国传统文化脱胎而出的通俗小说和影片深受泰国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文学交流蓬勃发展

相较于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史,中国对泰国文学的翻译起步较晚,但同样成果斐然。1958年,由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泰语专业师生集体翻译的《泰国现代短篇小说选》是最早一批被译介到中国的泰国文学作品。1975年中泰建交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泰两国的文学交流活跃,不仅作家团体频繁互访,文学的译介和研究也日益增多,泰国文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以栾文华、邢慧如、顾庆斗、龚云宝、李自珉、何方、高树榕、房英等为代表的翻译家们做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多部泰国文学名著被翻译成中文,有的作品甚至拥有不止一个译本,其中尤以西巫拉帕的中篇小说《画中情思》、克立·巴莫的长篇历史小说《四朝代》和查·高吉滴的长篇小说《判决》产生的影响最大。西巫拉帕是泰国著名左翼作家,《画中情思》通过一位贵族妇人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封建家庭对女性的束缚;克立·巴莫是泰国著名作家和政治家,他的《四朝代》被誉为“泰国的红楼梦”,通过一位经历了四位君主时代的贵族妇女的人生起伏,展现了恢弘的时代画卷和历史变迁;查·高吉滴则是泰国唯一一位两获泰国最高文学荣誉“东盟文学奖”的作家,《判决》是一部反传统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也是其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通过上述作品,中国读者能够感受到泰国文学的魅力,同时加深对泰国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来,中泰两国间的文学交流呈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态势。在中国出版的泰国文学译著不仅包括《克隆人》和《东北之子》这些荣获“东盟文学奖”的小说,还有古典诗歌名篇《帕罗赋》和经典诗歌文库《泰国诗选》。在泰国的各大书店,重印的中国经典文学依旧热度不减。广受欢迎的新书中,除了莫言、余华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外,数量众多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也在泰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伴随《琅琊榜》《花千骨》《甄嬛传》等电视剧在泰国引发一次次收视热潮,这些中国网络文学原著小说在畅销书榜单的排名也居高不下,带动了一大批泰国年轻人燃起学习中文、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情。从《三国演义》的泰译开始,中泰两国架起了一座敦睦情谊、增进了解的文学桥梁,借由文学交流实现了文化上的互融与互通。

(作者金勇为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副教授)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中国文学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