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给班费立规矩,避免那些被裹挟的“心甘情愿”

2022-11-15 16:10:46 来源:教育快播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蒋璟璟

班费,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名义向同学们收取的钱,用于班级的各种公共事务开支。班费并不属于教育部规定范围内的收费项目,其收支也并不列入学校财政账目。媒体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上级教育部门严厉禁止学校收学生的钱购买校服,有些学校会以家委会的名义,收取班费(或直接说是校服费),购买校服,家委会把钱转给厂家。在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某班家委会收取八万班费”事件之后,针对到底能否收取班费的话题,网友争议再起。(中国青年报)

所谓“班费”广泛存在,大多数时候,其都被视作“小事一桩”。一则是因为金额少。再者也是因为,其整个收支过程通常都很“丝滑”,不至于引起太多摩擦。然而,在最近“班委会收取八万班费”激起轩然大波之后,看似不起眼的班费,忽然被聚焦乃至于招致各方审视。关于其本身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内在的家校权力生态诸般,都经历了一轮深度的公共讨论。

班费的长期存在,当然不是基于规则规范,而更多是源于传统惯例。事实上,几代人的学校岁月里,都有关于“班费”的回忆。在当下的语境下,班费本质特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只不过,掩饰得更为彻底,包装得更为隐蔽而已。一个惯常的场景是,在某些家校互动群、班级群里,某些会来事的“家委会成员”会发起接龙“自发筹款”。作为群成员的家长被裹挟其中,往往只有勉为其难,“自愿同意”缴纳班费了。

班费收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也即班委收和家委会收。引发纠纷的,一般都是家委会所收取的班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整个操作,颇有一种绑架、施压、逼人就范的意味。而与此同时,“家委会—教师”的权力结构,很多时候因其间的谄媚风气,而备受鄙夷。在不少人看来,家委会俨然就是教师团队的代理人和话事者,在这种认知逻辑下,那些高得离谱的班费很容易被视作“献金”,继而遭遇道德合法性层面的质疑。

当班费数额越来越大,所带来的摩擦越来越多,那么其或许就不再适合作为“班级自治”“家校互动”的自决议题。就算教育主管部门暂时不会就此给出细则,至少校方也应及时为此给出明确约束和标准才是,这是避免“班费”走偏、横生枝节的关键。

关键词: 家长委员会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