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公车上书
当前位置:
魔方格
>
历史
>
公车上书
> 所有试题
以下是关于“公车上书”的所有试题:
初中历史
●
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初中历史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梦想,为实现中国..
初中历史
●
下列有关戊戍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B.康..
初中历史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句话是维新志士康..
初中历史
●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万国公报》创刊C.强..
初中历史
●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
初中历史
●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
初中历史
●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
初中历史
●
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A..
初中历史
●
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初中历史
●
下列关于湖南教育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
初中历史
●
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只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
初中历史
●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
初中历史
●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
初中历史
●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与这句旧民谣有关的事件..
初中历史
●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突出作用是()。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初中历史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合下图判断这位维..
初中历史
●
下图中的人物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
初中历史
●
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
初中历史
●
你认为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A.推动政治改革B.挽救民族..
初中历史
●
若“百日维新”能实现的话,不久可能会出现()。①人们能看到新创办..
初中历史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
初中历史
●
请根据相应的引言、诗文写出历史人物的名字。中国西学第一人。(..
初中历史
●
请根据相应的引言、诗文写出历史人物的名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初中历史
●
某校九年级同学准备组织一次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追梦之旅”活动..
初中历史
●
小雪同学历史笔记中有这么一条记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
初中历史
●
站在世界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
初中历史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
初中历史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巩固和扩张。辨别下列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推荐试题
初中历史
●
对戊戌变法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
初中历史
●
________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正在北京..
初中历史
●
“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初中历史
●
如图现象产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
初中历史
●
引起1895年“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初中历史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
初中历史
●
“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A.《天演论》敲响了警世洪钟B.《马关条..
初中历史
●
近代出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区别这..
初中历史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
初中历史
●
林则徐领导“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魔方格
版权所有 www.mofang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