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差额是指物体辐射能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差额为正时,物体有热量盈余,温度将升高;反之,则温度降低;若收支相等,则称为辐射平衡。地——气系统的辐射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辐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辐射和大气的长波辐射。读图回答1—3题。 ![]() |
1.有关全球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
A.由沿海到内陆递减 B.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C.随海拔的递增而递减 D.全球地——气系统热量收支平衡 |
2.沙漠地区年辐射差额往往呈负值的原因是 |
[ ] |
A.太阳辐射总量大于其他地区 B.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差 C.地面辐射强且地面反射率高 D.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少 |
3.江汉平原辐射差额为负值,而青藏高原为正值,其主要原因是 |
[ ] |
A.江汉平原海拔低于青藏高原 B.江汉平原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强烈 C.江汉平原地面辐射强 D.江汉平原气温低于青藏高原 |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阳辐射的特点: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太阳辐射的意义:
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J-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少。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太阳常数:
全球年太阳辐射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但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图所示。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 22。~35。之间;在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增加。具体分布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