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 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 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 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 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 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 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 水师 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面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石相,声如洪钟——搏:搏斗
B、至唐李渤访其遗踪——始:才
C、有大石当中流——当中:中间
D、而渔工 水师 虽知而不能——言:说出来
2、下来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
B、送至湖口——因笑谓迈曰:“汝识乎?
C、事不目见耳闻,臆断其有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曰此鹳鹤也——师焉,或否焉
3、下面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声有形,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后文的议论和批评“士大夫”埋下伏笔。
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共同考察。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之铿然 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魔方格专家分析,试题“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主要考查了你对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一词多义】【文言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